威信縣總林長令
(第1號)
威信縣深入推行林長制工作令
全面推行林長制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林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舉措,是推進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制。全縣上下要扛牢政治責任,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決策部署,把全面推行林長制作為精彩書寫“擴紅、增綠、育人、興城、富民”五張時代答卷的具體實踐,進一步壓實各級黨委和政府保護發展森林草原資源的主體責任,推動全縣林長制工作落地見效,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生態福祉,譜寫好美麗威信篇章。
一、全面深化落實林長制
各級各部門要嚴格落實《威信縣全面推行林長制實施方案》,進一步健全完善林長責任體系、組織體系、目標體系、保障體系和配套制度。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要求,加快生態保護修復,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為主,綠色發展、生態惠民,問題導向、因地制宜,全面推進林長制,明確各級黨政領導干部保護發展森林草原資源的目標責任,構建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長效機制,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爭當生態保護修復排頭兵。
二、全面開展林長巡林
縣、鄉、村三級林長要嚴格執行林長巡林制度,做到集中巡林與日常巡林相結合??h、鄉、村三級林長分別按每半年、每季度、每月的頻次至少開展1次巡林。各級林長要以問題為導向,采取“四不兩直”(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的方式,深入責任區域,重點巡查了解林長制工作推進、營造林任務落實、林業災害防控及森林資源保護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督促問題及時整改到位,協調解決林長制工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林長制縣級責任單位要全力配合做好林長巡林巡查工作。
三、加強生態資源保護
各級各部門要嚴守生態保護紅線,落實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要求,嚴格控制林地、草地轉化為建設用地。強化林地定額管理,優先保障重點建設項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及公共事業、民生和鄉村振興項目,從嚴控制工礦和房地產開發等經營性項目。強化天然林保護和公益林管護,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落實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加強重要生態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區等區域的林草資源保護,提升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功能,禁止毀林毀草開墾。鞏固拓展非法侵占林地、農經作物種植毀林等破壞森林資源違法違規問題專項整治成果,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建立長效機制,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草原資源違法犯罪行為。加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原生境)、遷地保護,開展楨楠、紅豆杉、珙桐等珍稀瀕危特有物種和極小種群物種的拯救、保護和人工繁育,全力守護威信縣生物多樣性寶庫。
四、加快森林草原生態修復
各級各部門要堅持修復、保護、管理多措并舉,以赤水河流域(威信段)修復治理為重點,加大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力度,推進赤水河、南廣河、白水江三大流域(威信段)生態系統治理和修復。堅決落實長江十年禁漁部署要求,加強赤水河流域珍稀瀕危及特有魚類資源保護,建立落實常態化巡查、執法機制。要結合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和長征文化公園建設,落實部門綠化責任,加快推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建設及森林縣城、森林鄉村創建活動。
五、全力抓好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
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森林草原防滅火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三級林長制責任體系優勢,以責任壓實,倒逼措施落實,構建多部門合作協調聯動機制,形成森林草原防滅火強大合力。各鄉鎮要壓實護林員網格化管理責任,開展拉網式巡查,建立健全隱患臺賬清單,限期整改火災隱患,重點問題要及時組織掛牌督辦、“回頭看”,確?;馂碾[患治理全覆蓋、無死角。要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推動建立防滅火一體化工作格局,突出抓好重點人群、重點區域和重點時段管控,做好森林草原防滅火隔離帶、瞭望監測系統、半專業森林消防隊伍建設工作。要強化應急值守,做到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要將“三先四不打”原則作為鐵的紀律,嚴格落實專業指揮,全面規范火場管理,穩妥做好安全避險,堅決守住不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底線。
六、全面開展綠化美化三年行動
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落實《威信縣全面推行林長制實施方案》要求,以村莊、城鎮作為首要,面山、道路、河庫、工礦園區、景區、陵墓作為重點,校園、閑置土地、田間地頭、墳墓退出地等作為補充,落實空間布局,分層次、分區域全域規劃實施綠化美化,建設美麗威信。各鄉鎮要結合實際情況,注重多樣性,突出特色,適地適樹,全縣一方案、一鎮一策略、一村一特色,扎實推進全域綠化美化,穩步提高全縣森林覆蓋率,力爭通過三年時間,實現城鄉更綠更美。
七、高質量發展林業產業
各級各部門要以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為統領,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產業,宜林則林、宜游則游,構建生態+產業體系。堅持林草產業高度組織化建設,依托方竹等高原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引領,合理發展林果、林藥、林菌、林禽、山葵等特色林下經濟產業,推動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全面助力我縣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更大突破。
2022年5月30日
滇公網安備 53062902530639號